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理念,还必须借助于法治的力量和体制、制度、政策对信用关系各方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需要企业自身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一方面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做到诚信经营,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另一方面增强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防止上当受骗,减少经济损失。
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规避企业信用风险。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发运直到货款回收,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信用风险。当前,由于我国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普遍淡漠,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致使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是企业信用风险过大。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形成三角债,很多企业被他人拖欠和赖账,以致倒闭破产。更多的企业陷入相互拖欠、坏账的泥潭里,每年的利润难以还上银行的利息,疲于应付,更难有力量扩大发展。二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信用与企业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赊销是信用经济的一种形式。目前,由于信用的严重缺失,许多企业害怕被拖欠,很少采用赊销,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交易状态。市场经济,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谁不赊销,谁就会被淘汰。因此,企业只有在建立信用的基础上,学会赊销,大量赊销,才能迎接国内国外市场的挑战。三是信用管理认识上有误区。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其实,追账只是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中的一部分。当货物销售出去以后,需要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跟踪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过程的安全,争取早日回收账款。四是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很多国有企业有一个弊病,就是对应收账款漠不关心,经常发现很多应收账款的账龄长达四年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把追不回的账款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不会影响国有企业领导的业绩。从账面上看企业经营不错,坏账也不多,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下任领导也不追,也怕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就垮了。
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状况,企业就要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这项工作。一是建立事前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是信用管理的基础,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客户资信管理的内容包括:客户信息的收集和资信调查;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二是建立事中管理?内部授信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避免企业宝贵的客户资源变成某些业务人员个人的资本,一旦发生业务员跳槽或与公司出现利益纠纷,轻则带走客户关系,重则与客户内外勾结,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在开始阶段,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信用管理机构进行指导,这样企业可以少走弯路,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成本。这样,企业可以运用科学、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尽快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履行信用管理职责。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信用管理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相似的职能机构设置重叠或重复设岗;二是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利不重职能;三是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能和权利不配套,而且部门间在信用管理上缺少沟通和协调;四是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部门真正承担信用管理职责,结果造成管理上的真空,产生大量的拖欠、呆账、坏账。
针对信用管理的现状和未来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由总经理或董事长直接领导。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职责,协调有效的开展工作。信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应建立经常联系的工作程序,了解客户的变化情况,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判断客户的管理水平和资信能力。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评价,为供应部门筛选合格的供应商提供服务。经常从财务部门取得有关的记录,特别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客户还款记录等。帮助企业流入现金,控制销售部门将库存转移给客户。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
|